關(guān)閉
翠翠秀山APP
秀山公眾號
秀山:紅軍借糧證見證軍民魚水情
編輯:付沖
來源:秀山網(wǎng)
發(fā)布時間:2021/5/27 10:45:52
字號:
【第1幀】

在秀山洪安鎮(zhèn)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野戰(zhàn)軍司令部舊址里,一直陳列著一張“借糧證”的照片。照片里,借糧證正面正中印有“米票”、“伍拾斤”字樣,上方題有“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野戰(zhàn)軍借糧證”,下方還蓋有野戰(zhàn)軍戰(zhàn)地行政委員會章。


洪安是劉鄧大軍解放大西南時入川的第一站,這張借糧證背后正是秀山土家兒女與劉鄧大軍一段軍民魚水故事。


【第2幀】


“由四川過湖南去,靠東有一條官路。這官路將近湘西邊境到了一個地方名為‘茶峒’的小山城時,有一小溪,溪邊有座白色小塔,塔下住了一戶單獨的人家......”這是中國文學巨匠沈從文筆下的《邊城》,其原型地正是包括重慶市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縣洪安鎮(zhèn)所在的渝湘黔三省邊區(qū)。


洪安鎮(zhèn)位于秀山縣東南角,是重慶通往中南地區(qū)的必經(jīng)之地,素有“渝東南門戶”之稱。


“蜀道有時盡,春風幾處分,吹來黔地雨,卷入楚天云”清代詩人章愷一首《至秀山》可謂生動地描繪出洪安鎮(zhèn)“一腳踏三省”的地理特點。洪安東與湖南省花垣縣茶峒鎮(zhèn)隔清水江相望,南與貴州省松桃縣迓駕鎮(zhèn)和本縣的雅江鎮(zhèn)山水相連,西部、北部與本縣的峨溶鎮(zhèn)接壤。


【第3幀】


也許正是這樣的地理位置,決定了洪安另一個身份——劉鄧大軍進軍大西南的第一站。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戰(zhàn)事并未結(jié)束。國民黨還有上百萬軍隊在西南、華南等地負隅頑抗。1949年8月國民黨部署了一條以四川為防御重點,起于岷山,經(jīng)秦嶺、大巴山、巫山、武陵山,延至五嶺山脈的“西南防御戰(zhàn)略”,妄圖以此作為反攻基地。


為了全面、徹底地消滅國民黨軍隊,解放全中國,劉鄧大軍即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野戰(zhàn)軍受命入川解放大西南。


解放大西南,關(guān)鍵是拿下四川,重心是攻克重慶。四川是大西南的心臟,政治、經(jīng)濟、文化中心。重慶是國民黨指揮之地,“西南防御體系”重點。


1949年10月20日,根據(jù)“大迂回、大包圍”的戰(zhàn)略方針,劉鄧大軍從南京開拔后作出佯動的假相,第三兵團、第五兵團暗中分別直入川東、貴州,切斷敵軍南逃后路。后劉鄧大軍突然從東西橫跨500公里的地域發(fā)起多路攻擊,直取湘、黔、滇,造成對四川的夾擊之勢,一下子打亂了國民黨的整個西南防御部署。


11月1日,我軍發(fā)起川黔戰(zhàn)役,大西南之戰(zhàn)開始。


【第4幀】


現(xiàn)在,來往洪安和茶峒有兩種方式。游客們偏愛坐上傳統(tǒng)的“拉拉渡”,在悠悠清水江上想象翠翠和外公當年渡船的情景;兩地的居民則大多從“洪茶大橋”來來往往。洪茶大橋是連接洪安和茶峒的紐帶。


而在1949年,劉鄧大軍從茶峒到洪安卻差點面臨“無路可走”的局面。1949年11月,劉鄧率領(lǐng)的二野司令部先頭部隊從湖南花垣縣城直抵茶峒,偽政府為阻止大軍入川,燒毀了連接洪安和茶峒的唯一大橋——“洪茶大橋”,并四處散播“共產(chǎn)黨的部隊所到之處燒殺搶掠”的謠言,嚇得不明真相的老百姓急忙躲藏。


不久,當?shù)乩习傩諒暮訉Π恫栳兼?zhèn)的親戚口中聽聞劉伯承、鄧小平帶領(lǐng)的部隊紀律嚴明、吃苦耐勞,挖野菜充饑,睡石板街,對老百姓客氣謙和。于是,百姓暗中奔走相告,把藏起來的8只“娘娘船”(可拖帶小船的大船),拼湊成兩艘簡易渡船幫助解放軍渡河。


11月6日下午5時,在兩岸百姓的協(xié)助下,重機槍強大火力加以掩護,20多個搬運工人撐著船,載著數(shù)十名解放軍戰(zhàn)士向洪安碼頭邊打邊進,洪安守敵一觸即潰,戰(zhàn)斗不到半個小時就宣告結(jié)束。隨后,他們在清水江上架設浮橋,解放軍勝利進入川東南第一鎮(zhèn)——洪安。


【第5幀】


劉鄧大軍進駐洪安當晚,司令部用汽油機發(fā)電,不僅把整個洪安古鎮(zhèn)照得通明,也給洪安人民帶來了“光明”。


在洪安流傳著一段家喻戶曉的故事。當時,劉鄧大軍進入洪安時物資匱乏,多日行軍也讓戰(zhàn)士們疲憊不堪。當?shù)乩习傩罩篮蠹娂姲炎约也卦诘亟阎?、山洞里的米面、紅薯等“保命糧”找了出來,捐獻了1萬多斤“保命糧”給解放軍。


面對洪安鎮(zhèn)老百姓的義舉,第二野戰(zhàn)軍感動之余也堅持“三大紀律、八項注意”鐵規(guī),堅持“解放軍是人民的軍隊,不能拿群眾一針一線”。部隊當即把群眾捐獻的糧食一一作好登記,并制作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野戰(zhàn)新區(qū)“借糧證”,送到自愿捐獻糧食的老百姓家中,讓他們以后可以憑證再換回糧食。


【第6幀】


許多老百姓深受感動,解放后并沒有去換糧食,而是把一張張借糧證保存到了今天。這一張張小小的“借糧證”,不僅是厚重的歷史文物,傳遞著革命前輩感人至深的廉政故事,更見證了秀山土家兒女與劉鄧大軍軍民魚水般的濃厚感情。


時光如梭,借糧證的故事已經(jīng)遠去,但劉鄧大軍嚴明的紀律、廉潔的作風、親民愛民的情懷卻在洪安邊城廣大人民群眾心中得以永遠地珍藏。


【第7幀】


洪安鎮(zhèn)上,正對著洪茶大橋有一座高十余米的紀念碑——劉鄧大軍進軍大西南紀念碑。紀念碑修建于2009年,碑名由時任重慶市市長的王鴻舉題寫,正面鐫刻的“走向大西南”五個大字訴說著當年劉鄧大軍在洪安浴血奮戰(zhàn)的歷史。


進軍大西南紀念碑右邊還有一座是中國人民解放軍西南服務團紀念碑,昭示西南服務團的各位前輩留守秀山、建設秀山的偉大情操。


1949年11月7日,解放軍攻占洪安后隨即解放秀山。1949年11月19日,西南服務團秀山中隊64人隨劉鄧大軍后續(xù)部隊勝利到達秀山,創(chuàng)建了巴蜀大地第一個縣人民政權(quán)。


洪安是劉鄧大軍入川的第一站,秀山是巴蜀大地第一個縣人民政權(quán)。解放軍從這里開始逐步解放了大西南。11月11日解放酉陽、11月12日解放黔江……11月30日解放重慶,12月27日解放成都。


策劃:王鹽歡、朱俊峰

相關(guān)文章
    暫無相關(guān)的數(shù)據(jù)...
網(wǎng)友評論
共有 訪客發(fā)表了評論網(wǎng)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