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山網(wǎng)訊 記者從重慶市委統(tǒng)戰(zhàn)部獲悉,近年來,秀山采取三項措施,著力守護非物質文化遺產,進一步促進少數(shù)民族文化繁榮發(fā)展。
一是傳承保護再加力。建立健全“非遺”保護機制,建立首批88項縣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保護名錄,完成秀山花燈國家級傳承人的搶救性記錄工作。鼓勵和支持開展普及優(yōu)秀民族民間文化活動,開展“戲曲進校園”,完成花燈戲、辰河戲、儺戲、燈兒戲等18首戲曲選段音頻采集、錄制工作。
二是交流平臺再增多。搭建“非遺”對外展演平臺,組織具有重要社會價值和藝術價值的“非遺”項目巡回展覽,舉辦“文化遺產杯”秀山縣不可移動文物攝影展,展出精美文物照片100余幅,更好的保護和宣傳秀山歷史文化和歷史文物。
三是宣傳氛圍再濃厚。豐富文化惠民活動,讓全社會充分享受“非遺”保護成果,秀山電視臺攝制12集電視紀錄片《風物秀山·文物篇》、秀山網(wǎng)編發(fā)10余期非遺通訊稿文,使市民直觀感受到原生態(tài)的獨特魅力,不斷擴大“非遺”保護工作的群眾基礎和社會影響力。
(記者 付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