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溺水,安全行

作者:上海市第六人民醫(yī)院急診科 管娟

每年的7月25日是世界防溺水日,由第七十五屆聯(lián)合國大會于2021年4月28日通過決議設立,旨在提高全球人民對預防溺水安全意識的重視,以減少溺水事故的發(fā)生。

根據(jù)國家衛(wèi)健委和公安部的不完全統(tǒng)計,我國每年因溺水死亡的人數(shù)約5.7萬人。這一數(shù)字令人震驚,尤其是考慮到其中少年兒童溺亡的比例高達56%。這意味著溺水已成為中小學生暑期意外傷害致死事故的“頭號殺手”。

如何預防溺水?

1. 加強安全意識教育:

提高公眾對溺水危險性的認識,了解溺水的主要原因和后果。

強調在水域附近活動時需保持警惕,避免單獨行動。

2. 學習游泳技能:

學會游泳是預防溺水的最基本和重要的措施。

建議每個人都應該掌握基本的游泳技能和急救方法。

3. 監(jiān)管與照管兒童:

兒童是溺水事故的高風險群體,家長和監(jiān)護人應時刻保持警惕。

避免讓兒童獨自在水中玩耍,特別是在沒有救生員的地方。

在游泳或水上樂園等場所,確保兒童始終在視線范圍內(nèi)。

4. 選擇安全的游泳場所:

避免去不知水深淺或經(jīng)常出現(xiàn)溺水事故的游泳場所。

最好去有救生員、設備齊全的游泳池或海灘。

5. 使用救生設備:

在水域活動時,應始終佩戴救生設備,如救生圈、浮板等。

這些設備可以提供額外的浮力,幫助保持身體浮在水面上。

6. 遵守安全規(guī)定和警示標志:

在游泳池、海灘或其他水域活動時,要遵守相關的安全規(guī)定和警示標志。

要擅自進入深水區(qū)域,不要在禁止游泳的地方游泳。

7.注意天氣和水質:

在選擇游泳場所時,注意天氣狀況,避免在惡劣天氣下游泳,如暴雨、雷電等。選擇清澈、無污染的水域游泳,避免在污染嚴重的地方游泳。

8. 了解身體狀況:

了解自己的身體狀況,如心臟病、高血壓等患者應避免進行水上活動。

在游泳前進行熱身運動,避免突然劇烈運動導致肌肉痙攣。

9. 學習急救知識:

學習基本的急救知識,如人工呼吸、心肺復蘇等,以便在緊急情況下自救或救助他人。

10.避免高風險行為:

避免在水中進行過度逞能或賭博比拼等行為,這些都容易引發(fā)溺水事故。

不要高估自己的游泳水平,不要嘗試超過自己技能水平的游泳動作或冒險行為。

通過采取以上措施,我們可以有效地降低溺水事故的發(fā)生率,保護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安全。同時,也需要不斷加強防溺水宣傳和教育,提高公眾的安全意識和自我保護能力。

誤區(qū):

1. 溺水后都會大聲呼喊

溺水事故往往悄然發(fā)生。溺水者往往因為驚慌、嗆水或體力不支而無法大聲呼喊。實際上,許多溺水者都處于靜默狀態(tài),他們無法求救或引起周圍人的注意。

2. 會游泳就不會溺水且能救人

盡管游泳技能可以提高在水中的安全性,但并不能完全避免溺水。許多溺水事故發(fā)生在會游泳的人身上,尤其是在未知水域或面臨不可預見的危險因素(如水草、激流、水底暗礁等)時。水中救援是非常專業(yè)的,需要一定的技能和體力。普通人的技能和體力很難勝任,反而容易將自己帶入險境。

統(tǒng)計顯示:從近年來發(fā)生的溺水事故來看,多數(shù)溺亡者都是會游泳的,甚至“水性很好”。

正確做法:即使會游泳,也不應輕易下水救人,而應尋求專業(yè)救援人員的幫助。

3. 手拉手就能救上來溺水者

手拉手救人是一種危險的嘗試。一旦有人失去平衡或體力,可能導致整組人同時落水,加劇事故后果。實際上,救援溺水者需要專業(yè)的知識和技能,非專業(yè)人士應該立即尋求幫助并呼叫救援人員。

4.使用游泳圈能避免溺水

誤區(qū):認為游泳圈是專業(yè)的漂浮設備,能完全避免溺水。

游泳圈不是專業(yè)的漂浮設備,當水流發(fā)生變化、未抓住游泳圈或者游泳圈功能失效時,可能引發(fā)溺水。此外,吹氣的水上玩具和充氣的水上玩具只是一種輔助工具,不能替代成人的監(jiān)護。

5.立即控水

誤區(qū):很多人認為溺水后需要立即控水,如拍背、倒立、倒背奔跑等。

人在溺水后,水進入肺部會影響氣體交換,導致機械性窒息,引起心臟驟停??厮荒芸爻鑫咐锩娴乃?,而不會控出肺部里面的水,且會延誤最佳搶救時間。

正確做法:應將溺水者救上岸后,立即清除口鼻異物,保持呼吸道通暢,然后進行其他急救措施。

為了預防和減少溺水事故的發(fā)生,我們需要提高公眾對溺水誤區(qū)的認識,加強防溺水教育和宣傳,提高公眾的安全意識和自我保護能力。同時,我們也應該學會正確的救援方法,以便在緊急情況下自救或救助他人。

游泳戲水夏日到,偷偷下水不得了。

擅自結伴不能保,大人陪護不能少。

沒有救援不要去,生疏水域不行靠。

水性差的不救人,平安六不別忘掉。

來源: 急診急救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