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伙伴們

有沒有發(fā)現

身邊的很多北方人都沒有

南方人“纖細”

其實北方人“胖”出有因,這和南北方的飲食差異有很大關系。中國工程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學醫(yī)學院附屬瑞金醫(yī)院院長寧光指出:

在地理空間上,“秦嶺-淮河”連線將中國版圖分為南方和北方兩個部分。事實上,這條線也將中國肥胖及代謝性疾病的患病率一分為二:北方肥胖人群多于南方。

今天我們來研究一下:

為什么北方人普遍比南方人胖?

南方人的“飲食秘訣”是什么?

“江南飲食”北方人怎么學?

胖瘦跟飲食有關

北方人“胖”出有因,主要和飲食有關。寧光院士指出,瑞金醫(yī)院研究團隊選擇了3種飲食習慣進行研究。

一種是地中海飲食,這是全世界推薦的健康飲食。它的飲食最重要的是3個特征,使用初榨橄欖油、多推薦干果和海產品等。

另外兩種是在上海比較典型的飲食,一種是濃油赤醬的上海傳統(tǒng)飲食,另一種是綜合上海飲食、浙江飲食等長江中下游地區(qū)的江南飲食,這種飲食的特點包括:主要使用菜籽油和花生油,較多豆制品、海產品、白肉、魚制品。

寧光院士提出,根據流行病學證據顯示,長江中下游居民長期形成的飲食結構有利于心血管代謝性疾病的防控,類比西方的“地中海飲食”(全世界公認的健康飲食),這種飲食方式,稱之為“江南飲食”。

因為江南飲食在營養(yǎng)體系上和地中海飲食相似,而江南飲食從降壓和降糖兩個角度則優(yōu)于地中海飲食。更重要的是這種飲食習慣適合中國人的口味。

江南飲食

江南飲食更適合國人!寧光院士總結了江南飲食的六大特點:

? 提倡增加粗糧,減少精米精面

? 推薦植物油,低溫烹飪

? 增加白肉、減少紅肉,推薦豆制品

? 蔬菜多多益善,保證適量水果;

? 推薦適量堅果、奶類

? 強烈推薦蒸、煮、涮的烹飪方式。

江蘇省蘇北人民醫(yī)院原營養(yǎng)科主任蔣放指出,這些飲食的理念都是值得我們每個中國人學習的。

飲食應分為食物的種類和烹飪方法兩個方面,食物種類固然重要,但大數據分析發(fā)現烹飪方法不可忽視。江浙滬一帶鹽水蝦、清蒸魚、白斬雞,不僅宴席上必不可少,也是尋常人家的日常菜肴。

這些烹飪方法簡單、健康,既保持了食物的原汁原味,又控制了油、鹽、糖,口味與營養(yǎng)完美結合。煲湯也是江南人的最愛,玉米排骨湯,豆腐魚湯,總之有一葷必搭配一二個蔬菜。這種蔬菜、粗糧葷吃的方法很容易讓人喜歡。

學習江南飲食

學習江南飲食,記住這6點!

1、多吃一點粗糧

上海交通大學醫(yī)學院附屬仁濟醫(yī)院臨床營養(yǎng)科主管營養(yǎng)師蔣曉敏指出,適量食用粗糧可預防疾病,因為纖維素可抑制膽固醇的吸收,減少高血脂,促進腸蠕動,預防便秘,粗糧里邊所含的大量B族維生素,尤其維生素B1可預防腳氣病。

通常建議:粗糧:細糧=1份∶3~4份,比如做二米飯的時候,小米約占總量的1/4左右即可,玉米窩頭,玉米面占1/4左右等。

2、少吃一點油

徐州醫(yī)科大學附屬醫(yī)院王潔表示,不管是植物油還是動物油都是脂肪,脂肪是高熱量的食物,如果攝入量不加以控制,就容易超過每天所規(guī)定的總熱量,使體重增加、血脂異常而影響血糖的控制。

所以,即使是植物油,吃得太多了,也會造成熱量攝入過多,照樣會引起肥胖,因此也不能多吃。

《中國居民膳食指南》建議,健康成年人每天烹調油攝入量不超過25克。

3、白肉替代部分紅肉

同濟大學附屬同濟醫(yī)院營養(yǎng)科羅斌及吳萍指出,我國居民傳統(tǒng)的食肉習慣還是以吃紅肉為主,因此建議每周食用紅肉不超過三次,并盡量以魚肉或雞肉、鴨肉等白肉替代

內陸地區(qū)的人群要經常吃到新鮮的海魚是一件比較難的事情,所以建議大家用河魚、河蝦去替代,并保證每周至少攝入兩次以上。

4、每天一斤菜、半斤果

《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16)》建議,餐餐有蔬菜,每天攝入蔬菜300-500克,深色蔬菜應占 1/2;推薦每天攝入200-350克新鮮水果。

深色蔬菜包括深綠色、紅色、橘紅色、紫紅色蔬菜。

深綠色蔬菜:菠菜、油菜、冬寒菜、芹菜葉、蕹菜(空心菜)、萵筍葉、芥菜、西蘭花、小蔥、茼蒿、韭菜、蘿卜纓等。

紅色橘紅色蔬菜:有西紅柿、 胡蘿卜、南瓜、紅辣椒等。

紫紅色蔬菜:紅莧菜、紫甘藍等。

5、每天一把堅果、一袋奶

牛奶是日常膳食中很重要的一類食物,每天都應攝入。《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16版)》中建議,牛奶以及奶制品每日推薦攝入量是300克。以普通的200毫升的袋裝奶為例,每天喝1~2袋。

堅果食品營養(yǎng)豐富,脂肪含量高、蛋白質豐富、含有多種維生素和礦物質,對人體具有很好的養(yǎng)生保健作用。但是,要控制量,不能多吃。

6、烹飪方式多選蒸煮、少油炸

清蒸、涼拌、水煮的烹調方法可最大程度地提供豐富的纖維素、維生素、礦物質和其他活性物質,減少致癌物質的產生,對健康和長壽意義重大。

來源: 健康時報